這個8月,連續一個月的高溫,本以為出伏、過了處暑,就會迎來秋高氣爽,但高溫又來了個回馬槍,“秋老虎”來了!
秋老虎,通常活躍在8月底至9月之間。看似延續夏日炎熱,實則暗藏秋涼殺機,稍不留心就可能各種不適甚至生病。
此時,熱未退、濕尚存、燥初起,人體易出現咽干咽痛、口干舌燥、鼻干甚至鼻出血等外感燥癥;咳嗽有痰、聲音嘶啞等呼吸道問題;食欲不振、腹脹、便秘或腹瀉、口苦口黏等消化道問題。
別慌,初秋注意這4點,精準對抗這波"偽夏天",避開養生誤區,掌握中醫"打虎"智慧。
防高溫中暑
根據氣象臺的最新消息,本周將持續高溫,最高溫度達37℃以上。因此要注意防暑,應避免長時間日曬,外出時要戴好遮陽帽、口罩,涂抹防曬霜,做好防護措施,避免中暑。
在飲食方面,因天氣炎熱,需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可以滿足人體所需的營養,并補充因排汗而丟失的鉀等礦物質。如果感覺炎熱、出汗,可以適當飲用消暑的酸梅湯。
酸梅湯含烏梅、甘草、丹參等中藥材,能酸甘化陰,生津補液、滋陰補血,適合易出汗、傷津的高溫天飲用。
民間諺語“處暑酸梅湯,火氣全退光”道出了它的妙處。
烏梅酸澀生津,是解暑潤燥的能手;
山楂消食開胃,能提振被暑濕困住的脾胃。
兩者富含的有機酸,能有效緩解疲勞、消暑提神,并有助于維護血管健康。輔以陳皮等藥材,更能健脾化濕,理氣和中。
▲點擊圖片即可選購 廣告
酸梅湯的精髓在于“酸甘化陰”(烏梅之酸+甘草、冰糖之甘),能溫和地生津潤燥,養護嬌肺;同時清解余暑,調和身心。
此時“秋老虎”肆虐,濕熱交蒸,燥氣初萌。一碗湯中,烏梅生津防燥,山楂消食解膩,陳皮祛濕醒脾,巧妙調和“熱、濕、燥”三邪。
▲點擊圖片即可選購 廣告
最近有不少朋友在后臺咨詢李良濟的酸梅湯如何選購,現在大家點擊圖片即可線上選購了!
助力大家順時養生,李良濟酸梅湯還推出優惠活動,29.9元2包,活動時間即將結束,趕快點擊圖片選購吧!
▲點擊圖片即可選購 廣告
祛濕健脾
在三伏天,大家喜歡吃冰涼水果和冷飲,這些都會導致濕氣蓄積,加上不愛運動,濕氣殘留在體內無法排出。
中醫認為“脾土生肺金”,脾胃虛弱肺也會跟著虛秋冬就容易生病。因此這段時間也要注意祛濕建議,以方便可讓身體舒適,另外一方面,提前調養好脾胃也能為秋冬進補打好件事的基礎。
飲食應注意養護脾胃,應適當多吃山藥、芡實、小米、赤小豆等祛濕熱、健脾和胃的食物,同時為了防秋燥引起“上火”,可適當添加桑椹、銀耳、梨、藕、蜂蜜等滋陰的食物。
▲點擊圖片即可選購 廣告
健脾祛濕,比較經典的就是“四神湯”,但是喝過四神湯的朋友,多多少少都會感覺四神湯過于干燥,比如或出現便秘。想健脾祛濕,同時又想防燥,推薦直接選擇李良濟的五指毛桃茯濕膏!
李良濟的五指毛桃茯濕膏,參考經典祛濕健脾名方四神湯,采用嶺南祛濕神器五指毛桃代替芡實,搭配赤小豆、茯苓、山楂、陳皮等對利于健脾祛濕的食材,再配以滋陰的桑椹,讓你祛濕不傷身,身體滋潤不干燥!
▲點擊圖片即可選購 廣告
防燥潤肺
出伏后,秋燥開始加重,在加上高溫天氣,空氣濕度下降,人體水分流失加快,易出現燥邪傷身的情況!初秋的燥邪以“溫燥”為主,表現為干咳少痰、咽干鼻燥。
初秋防燥,飲食上可以多吃潤燥食物:銀耳、百合、梨、蜂蜜、牛奶等。減少燥熱的生姜、辣椒、油炸燒烤食品等,同時每日飲水量不少于1500毫升。
嗓子干、鼻子干的人,如果沒有時間每周煮1-2次銀耳湯、小吊梨茶和雪梨茶,推薦直接選擇李良濟的小吊梨茶,每天熱水泡水一包,潤潤干燥的身體。
▲點擊圖片即可選購 廣告
對于收秋燥影響比較嚴重的人,出現咽干口干、咳嗽有痰的情況,飲食調養的話可以直接選擇李良濟的枇杷秋梨膏!
▲點擊圖片即可選購 廣告
李良濟參考《本草求原》中記載的經典古方秋梨膏,創新搭配,非遺技藝熬制成便捷的枇杷秋梨膏。
采用道地原材,以秋梨為主,以新鮮枇杷、羅漢果、玉竹、桔梗、薄荷、蜂蜜、苦杏仁等為輔,以期在滋陰潤肺的要求下,做到口感清潤、更好喝。
▲點擊圖片即可選購 廣告
多種食材以非遺膏方技藝熬制,不添加蔗糖、色素、香精、防腐劑、增稠劑,膏體飽滿,滴水成珠。
獨立袋裝,食用攜帶都很方便。開袋即食,一次一條,隨時潤養;泡水飲用,口感清潤舒爽,嗓子也會變得舒服起來~
初秋潤養季,李良濟枇杷秋梨膏還有特別活動,59.9元2盒,活動即將結束,現在就點擊下方線上搶購吧
▲點擊圖片即可選購 廣告
收斂陽氣
夏天陽氣足,很多人在三伏養陽,但是光補了未轉化成可沒用,我們還得把陽氣收到身體里儲存起來為打好過冬基礎。如果這個收的動作不到位,那可能大部分春夏的陽氣,都白養了。
這個季節可以調整作息和艾灸理療,把陽氣收回身體,讓能量“存進”身體的銀行。
泡腳+早睡 鎖住陽氣
早睡不分季節,尤其對底子虛的人來說,既可以保護陽氣,也可以減少氣血的消耗。所謂早睡,最遲也需要子時入睡,也就是23點前。
睡前泡腳也是很好的收斂陽氣的方法,同時還可以驅寒,如在水中加入生姜或艾葉等,可以起到補陽祛寒、促進氣血循環的作用。這個時間泡腳的話可以直接選擇李良濟的泡腳方!
▲點擊圖片即可選購 廣告
艾灸適當補充陽氣
身體弱,體寒的人,應適當艾灸補充陽氣。此時緩緩艾灸,補陽的過程中,身體的正氣會重新調動起來,陽氣提升,就有能力和病邪進行抗爭,秋冬季節才不會經常出現感冒、咳嗽或者手腳時常冰冷的癥狀。
居家艾灸重點艾灸腎俞、命門、太溪三大穴位,每個穴位灸10~15分鐘,可以幫助你過好秋冬!
你也可以來到李良濟理療館,在中醫辯證后,針對性選穴艾灸,驅寒溫陽,為身體補補能力,提高體質,健康度過這個“多事之秋”!理療館有雷火灸、木盒灸、機器人艾灸,幫您溫陽驅寒,點擊下方即可線上團購,線下體驗~
▲點擊圖片即可選購 廣告
8月即將結束,對于怕熱的小伙伴來說,這個月無疑是一場難熬“烤驗”,而今年更兇的秋老虎讓這份炎熱更加漫長!
濕氣重、悶熱、燥邪,在這個秋老虎異常兇悍的季節,但愿以上的方法能幫你守護好自己,健康平安躲過這個“多事之秋”!